今天參加生博館的文化小旅:遊學鸞堂做炸棗。
首站往湖西旭西做小炸棗。
內饀分別為紅豆沙、花生、乳酪、巧克力豆。
老李搓炸棗超美,娘倆是碎裂得靠他整型。
在炸棗炸與冷卻時間,前往湖西天后宮上課。
鸞堂文化,鸞堂中扶乩是進行神靈與人的溝通媒介,與儒家文化相關,故以儒宗神教相通。
扶鸞(乩)過程為請神、降鸞、扶鸞、送神、宣講。部分鸞堂已停止扶鸞儀器,轉換一般宮廟。
蔡老師全程以台語授課,加上大螢幕提示,聽不懂部分腔調看字即可,誦經的經文是桃園明聖經。 正式扶鸞有正鸞手、副鸞手等幾人,先唸誦些經文等,大螢幕顯示下我便可跟著以台語唸誦。
而正鸞手開始抖動時,以桃柳枝寫鸞文,聽眾人一字一字唸出來,蔡師馬上電腦輸入。宗教科技化,蔡師說再能有更大的平板,能辨識出鸞文字體,直接傳line或fb就更方便,深深覺得好威。
結束後在廟埕發大家做的小炸棗,溫溫的超美味,尤以乳酪風味最讚。
女兒問起扶鸞過程不懂的地方,老身有些感動,她可幾乎聽不懂台語啊~ 好險有大螢幕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